第(2/3)页 里应外合之下,围攻西门的北狄军队瞬间大乱,腹背受敌,溃不成军。 当晨曦刺破黑暗,照亮满目疮痍的战场时,北狄人终于丢下大量尸体和辎重,狼狈北逃。朔方城,守住了! 城门缓缓打开,萧煜一马当先,冲入城内。他浑身浴血,甲胄破损,脸上带着疲惫,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。他第一时间策马来到伤兵营。 看到满地的伤员和忙碌的栗晓燕,看到她脸上、衣襟上沾染的血污和疲惫却坚定的眼神,萧煜紧绷的脸上,线条柔和了一瞬。 “辛苦了。”他跳下马,走到栗晓燕面前,声音有些沙哑。 栗晓燕抬起头,看着眼前这个如同从血海中归来的男人,心中百感交集。她摇了摇头:“守住了就好。” 这一场守城战,彻底改变了朔方城军民对栗晓燕的看法。她不再是那个神秘的、依靠世子庇护的“栗先生”,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“自己人”。她的医术,她的冷静,她的担当,赢得了发自内心的尊敬。 战后事宜千头万绪。安抚军民,救治伤员,修复城防,清点战损。萧煜忙得不可开交。栗晓燕也投入了繁重的善后工作中,尤其是伤员的后续治疗和防疫工作。 几天后,初步的战报和调查结果出来了。此次北狄入侵,确实有内奸接应,而且线索隐隐指向了与宇文氏关系密切的某个军中将领。虽然证据不足,无法直接指证宇文擎,但双方心照不宣,这层遮羞布已经撕破。 “宇文老贼,这是要置我北疆于死地!”镇北王在军议上拍案而起,怒发冲冠。 北疆与朝廷的关系,降到了冰点。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臣属关系,但暗地里,已是剑拔弩张。 经此一役,萧煜对栗晓燕的信任和倚重达到了新的高度。他不仅将盐场事务全权交由她负责(当然,核心武装力量仍掌握在自己手中),更允许她参与一些非核心的军务商议。栗晓燕也借此机会,提出了更多加强北疆自身实力的建议,比如兴修水利、改良农具、鼓励工商等。 栗晓燕的势力在稳步扩张。云州的钱嬷嬷已经站稳脚跟,情报网络开始重新编织,触角逐渐伸向中原。她利用盐场和药材生意的利润,暗中资助一些流落的工匠和读书人,为自己积累人才。 然而,她并未忘记远在深宫的仇恨和那个依旧强大的敌人。她通过特殊渠道,时刻关注着上京的动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