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半城旗下的和黄,不也是靠汇银控股沈弼相助拿到手的嘛。 问题是到了今天这种状态,英国佬已经不从经济上看问题,看的是政治正确。 原来的四大洋行,和黄被李半城拿走了。 今天英伦系遭遇到滑铁卢,在南港地面上只剩下汇银控股和台古集团,华商势力的崛起,已经威胁到英佬在南港的地位。 站在汇银控股的角度,帮助约翰逊家族站住脚,约等于帮助自己。 形势逼人,英国佬顾不上太多,华商财团这个亏吃定了。 同样是收购行动,为何华商财团弄成今天这把模样,而亨通地产财团则大获全胜? 尽管华商财团六家公司,实力很强大。 但是,华商财团是以实业为主,合计起来市值不小,却大多是账面上的数字。 真正握在手里的钱并不是很多。 经营实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,否则企业转不动。 任何一个富豪,手里都不会有大把的现金,难道要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吃利息吗? 有实业就可以抵押,从银行获得必要的资金。 沈度与华商财团完全两个样子。 亨通地产财团成员,除了亨通地产公司属于实业,深度投资公司、雪度投资公司虽然成立不久,却都是以投资为主。 说到底是玩钱的,手里几乎没有实业。 沈度也不过是有了点钱才开始发展实业,而且还是刚刚起步。 所以,他手里全都是现金资产。 另一个区别在于,沈度收购英伦系,说到底也不过是制造题材而已。 真正目的还是玩钱。 收购英伦系三家公司只不过搂草打兔子,属于顺手的事情。 而华商财团属于纯粹收购,压根就没有想到套利这回事儿。 性质不同,华商财团若想套利,从银行贷款其实更危险。 谨慎的李半城不可能干这种事情。 还有一点很重要,这个时期的李半城还没有到巅峰时期,实力差了点。 最大的区别还在于,沈度从年前就开始布局,趁着英伦系四家公司公布年报,股价因业绩暴雷而狂跌,在最低价区间完成建仓行动。 沈度这个成本极低,甚至几次盘中套利,已经覆盖了他所介入成本。 华商财团则是临时起意,在英伦投资控股创出了新低之后,感觉收购过来很划算。 不错,华商财团介入的价位并不是很高。 但是,架不住有人从中捣乱,搅混了水。 皇甫贤达、上官武再加上约翰逊,三大势力明争暗斗,华商财团想在低价位建仓,其实已经无望。 巧妙之处就在于,华商财团自认为盘中大资金是约翰逊实施反收购。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。 华商财团建仓英伦投资控股,约翰逊又不是傻子,总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吧? 站在华商财团的角度,约翰逊怀疑对手动机不纯,出手反制非常正常。 所以李半城们一本正经地与盘中对手周旋,股价节节攀升,也得到了合理解释。 如此看来,华商财团的失败,不仅有汇银控股插手的原因,还有沈度暗中捣乱有着莫大关系。 沈度捣乱,其实也很正常。 在英伦投资控股这件事情上,沈度与华商财团本来就是竞争者。 从一开始沈度的计划就是针对英伦投资控股。 华商财团看到了英伦系的命门所在,沈度当然也能看清楚。 如果没有华商财团从中插手,沈度收购英伦系四家上市公司,要简单的多。 而现在的结果,沈度只能拿下三家公司,英伦投资控股这家公司是不要想了。 所谓你坏我的事情,我也坏你的事情,咱俩谁也不说谁,相互扯平了。 但是,真的扯平了吗? 实际上,沈度利用了华商财团收购英伦投资控股这个大好时机,实施一场大规模套利。 不说皇甫洛雪等其他人,光是沈度自己就在英伦投资控股上套利千亿。 千亿啊,这是多大一笔财富! 如果李半城他们知晓这样的结果,估计要吐血三升。 别忘了华商财团可是在汇银控股那边有相当一笔数量的贷款,收购行动失败,这笔买卖老亏了。 第(3/3)页